江晖,現任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
基本信息:
籍貫:江蘇
職稱:副教授
教育背景:博士(社會信息學)
聯系方式:jianghui6@mail.sysu.edu.cn
所屬學會:日本大衆傳播學會,日本社會學會,日本日中關系學會,中國社會心理學會
主要經曆:
學曆:
2001.09-2005.06 東南大學外語學院 日語專業 學士(文學)
2006.10-2008.03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學際情報學府 跨領域信息學專業 外國人研究生
2008.04-2010.03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學際情報學府 跨領域信息學專業 碩士(跨領域信息學)
2010.04-2015.03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學際情報學府 跨領域信息學專業 博士(跨領域信息學)
工作經曆:
2007.11-2016.03 日本(财團法人)霞山會東亞學院 中國語講師
2014.04-2017.03 日本櫻美林大學北東亞綜合研究所 客座研究員
2015.04-2017.03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 交流研究員
2015.10-2016.07 日本愛知大學 博士後研究員
2015.10至今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 客座研究員
2017.04至今 日本歐亞綜合研究所 客座研究員
2017.10至今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 副教授
學科方向:
跨文化傳播學,社會心理學,國别與區域研究,數字人文研究
開設課程:
日本傳媒與社會,日本電影與文化概論,日本時事新聞解讀,日本社會研究導論(研究生)
榮譽獲獎:
2005.06 東南大學優秀畢業生,優秀畢業論文獎
2008.04-2013.03 日本文部科學省國費獎學金
2014.01 日本日中關系學會“宮本獎”最優秀論文獎
代表論著:
【論著】
- (獨立譯著)《傳媒學》(原著:橋元良明,東京:大修館出版社,2008),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07.
- (獨立專著)『中國人の「日本イメージ」の形成過程——その構造化の背景と変遷』(《中國人對日印象的形成過程——構造化的背景與變遷》),東京:桜美林大學北東アジア総合研究所,2014.12.(本書獲“2015年度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 (論著章節)「中國人の『外國認識』の現狀図——八カ國イメージ比較を通じて日本の位置づけに焦點を當てて」(“中國人的對外認識的現狀——通過對八國印象的比較聚焦日本的定位”), 日本法政大學國際日本學研究所編『百年後の検証:中國人の日本留學およびその日本観』,東京:三和出版社,2015.02.
- (論著章節)「中國における「対日感情」を再考する——世代差・地域差に関する幾つかの検証から」(“關于中國人的對日感情的再度思考——有關年齡和地域差異的幾點驗證”), 関西日中関係學會·神戶社會人大學編『チャイナードリームと日中関係』,東京:桜美林大學北東アジア総合研究所,2016.03.
- (獨立譯著)《我是主播:在NHK的23年》(原著:國谷裕子,東京:岩波書店,2017),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06.
【論文】
- 橋元良明、小笠原盛浩、江晖、河井大介,「北京五輪に関する東大生、清華大生のメディア接觸とその影響」(“東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學生關于北京奧運的媒體接觸行為及其影響”),『情報學研究・調査研究編』25,29-72頁,2009.03.
- 江晖,「中國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及びその構造モデルに関する検討——2012年中國全國調査の結果に基づく考察」(“關于中國人的對日印象及其結構特征的探讨——基于2012年全國調查的結果”),『情報學研究・調査研究編』29,221-249頁,2013.03.
- 江晖,「『対立』から『対話』へ——中國の戦争映畫に描かれる日本人像に対する考察」(“從‘對立’到‘對話’——關于中國戰争電影中日本人形象的考察”),『中國研究論叢』13,125-144頁,2013.09.
- 江晖,「現代中國人が抱く対日イメージの形成における情報源の役割」(“關于現代中國人的對日印象形成過程中信息源所起的作用”) ,『情報學研究』87,53-69頁,2014.10.
- 江晖,「「美」と「哀」——中國の戦争映畫に描かれる日本女性像について」(“‘美麗’與‘哀愁’——關于中國戰争電影中描繪的日本女性形象”) ,『中國研究論叢』14,103-118頁,2014.10.
- 程林、江晖,“跌入“恐惑谷”的機器人——從延齊與森政弘的理論說起”,《中國圖書評論》2018年07期,35-43頁。
- 江晖,「中國都市部住民の情報行動に関する一考察ーーメディア利用と生活意識との関連性を中心に」(“中國都市居民信息使用行為研究——以媒介接觸與生活意識的關聯性為中心”),『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紀要』153,19-43頁,2019.02.
- Hui Jiang, A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Behavior of Chinese Youth: Focusing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Media Access and Status Quo Evaluation, Asian Journal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2019(2), p.57-73, 2019.07.
- [日]森政弘,江晖(譯),“恐惑谷(附:森政弘教授訪談)” ,《外國文學動态研究》2020年第5期,85-92頁,2020.09.
- 江晖,“超越“跨越與否”的思考與探索:“恐惑谷”理論五十年傳播發展綜述” ,《外國文學動态研究》2020年第5期,98-102頁,2020.09.
- 江晖、王羽晴,“‘隐形’的主角:論是枝裕和電影中女性形象的主體性”,《電影評介》2020年第23-24期,110-115頁,2020.12.
- 江晖,「インターネットにおける「選択の自由」という虛像——中國関連ネットニュースの接觸傾向分析に基づく検証」(“網絡自由”的幻像——基于日本涉華網絡新聞接觸行為的分析),『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紀要』157,65-93頁,2021.02.
- Jiang, H.; Cheng, L. Public Perception and Reception of Robotic Application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during COVID-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20):10908.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2010908. 2021.10
【其他】
- 江晖,“國谷裕子《我是主播》:作為主播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澎湃新聞,2021.08.
【參與項目】
- 主持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日本觀”,日本富士施樂株式會社·小林節太郎紀念基金2014年度研究助成項目
- 主持人,“新媒介語境下在穗留學生的社交媒體接觸現狀與跨文化适應度的關聯性研究”,廣州市哲社科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青年課題(2019GZQN01)
- 主持人:“日本社會中“香港形象”的百年流變及其影響機制研究(1901-2020年)”,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19年度青年教師培育項目(19WKPY91)
- 主持人:“外語專業學生跨文化傳播研究人才培育模式創新實踐”,中山大學2020年度校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
- 主持人:《中國電影通史》(日文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華學術外譯一般項目(20WYSB004)
- 主持人:《日本時事新聞解讀》課程思政建設,中山大學2021年度校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
- 參與人:“中國電影文化競争力與海外市場動态數據庫建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9ZDA271,首席專家陳林俠教授)
- 參與人:“中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外國語學院”,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21年度青年教師培育項目(2021qntd71)
主要兼職: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 客座研究員
日本财團法人歐亞綜合研究所 客座研究員
日本日中關系學會宮本獎 推薦委員
中國高校國别和區域研究人才培養院系聯盟理事
廣東省電影家協會會員
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家
電子郵箱:
jianghui6@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