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學期學生報到工作指引
根據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辦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學校在确保安全和前期排查的基礎上,按照“四精準”“六分”“一獨立”要求,細緻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師生員工(含新生)分期分批返校工作,确保全體學生都能夠得到全覆蓋的健康監測、健康保護。學校亦将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及屬地疫情防控要求,動态調整學生返校工作方案。
一、時間安排及報到條件
堅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堅決落實屬地和學校疫情防控相關要求,采取“申請審批制”方式,符合條件的學生方可申請到校報到,确保學生安全和健康。
(一)老生返校報到
1.廣東省内學生,從8月10日起可向所在培養單位提出書面返校申請(返校應持72小時内核酸陰性檢測證明),學生培養單位按學校規定的流程進行報批,通過審批的學生按疫情防控規定有序返校。學校審批流程如下:學生培養單位審批→醫院管理處會簽→黨委學生工作會簽/備案→總務部入宿備案。
2.中高風險地區及其所在地市(縣、區)的老生暫緩返校,待其所在地市(縣、區)全域轉為低風險地區後再申請返校。
3.除中高風險地區及其所在地市(縣、區)以外的廣東省外低風險地區學生,從8月15日起可向所在培養單位提出書面返校申請。廣東省外學生申請返校應持當地72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在抵粵後第一時間在抵達的火車站、機場或學校就近核酸檢測點接受核酸檢測。學生培養單位按學校規定的流程進行報批,通過審批的學生按規定有序返校。學校審批流程如下:學生培養單位審批→醫院管理處、黨委學生工作部和保衛處會簽→分管疫情防控的校領導審批→總務部入宿備案。
轉載自:中大學工
4.境外學生暫緩返校。在中國境内的港澳台學生和國際學生依據所在地的風險等級管理,但需持入境人員行程健康碼。
5.返校學生入校必須經過測溫、驗碼、查證,體溫正常、健康碼“綠碼”的學生憑校園卡或學生證方可入校,入校後入住宿舍需要測溫、驗碼、核驗身份、查驗返校審批證明及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二)新生報到
1.研究生新生須提前接種疫苗。
2.有條件的本科新生應提前接種疫苗。
3.全體2021級新生從8月15日開始實施健康申報制度。
4.中高風險地區及其所在地市(縣、區)的新生暫緩報到,待其所在地市(縣、區)全域轉為低風險地區後再申請入學報到。
5.除中高風險地區及其所在地市(縣、區)以外的低風險地區新生,如健康狀況無異常,在符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錄取通知書指定的報到時間入學報到(新生需持當地72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其中廣東省外學生抵粵後第一時間在抵達的火車站、機場核酸檢測點接受核酸檢測)。本科新生到深圳校區報到并參加軍訓,研究生新生到錄取通知書指定的校區(園)報到。
6.在境外的新生暫緩報到。在中國境内的港澳台新生和國際學生新生依據所在地的風險等級管理,但需持入境人員行程健康碼,到錄取通知書指定的校區(園)報到。
7.新生持綠碼進校。新生入校必須經過測溫、驗碼、查證,體溫正常、健康碼“綠碼”的學生憑錄取通知書方可入校。
二、報到前準備
除身份證、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及個人生活學習物品外,有條件的學生,請準備好體溫計或體溫槍、不少于14天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和個人餐具。返校之前,每日進行體溫測量、健康申報。
三、報到途中注意事項
(一)合理選擇交通工具。返校盡量選擇直達的交通工具和行程,避免在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停留和中轉。盡量減少使用人員相對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校的學生,建議獨自返校,并妥善保存公共交通工具票據,以便配合可能的相關密切接觸者調查。
(二)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接觸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水下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擦拭消毒;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
(三)做好個人健康監測。自我感覺發熱時主動測量體溫,若出現發熱、咳嗽、乏力、咽痛、腹瀉等症狀,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及時報告院系(附屬醫院)輔導員,并及時就診。
四、進校注意事項
(一)校門安保區
學生須在各校區(園)安保區出示校園卡并校驗身份、健康綠碼和行程綠碼,體溫檢測正常後方可入校。如學生體溫檢測異常或發現黃碼、紅碼,保安應立即聯系所在校園門診部,按規程進行處置。
(二)學生宿舍
學生到宿舍辦理入住手續需進行測溫、驗碼、核驗身份、查驗返校審批證明及核酸檢測72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住宿舍後學生應向家人及院系輔導員老師及時報告。
五、到校後注意事項
(一)健康管理
1.學生入校後開展3天的自我健康觀察,相對固定在宿舍、食堂等必須的場所活動,暫緩前往實驗室、課室、圖書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第4天無異常情況後方可參加校内教育教學等相關活動。
2.學生在校内須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實行每日健康申報制度,學生須在每日按規定通過學校健康申報系統完成健康數據填報。在校外住宿的學生,每日進校時由學校門衛進行體溫檢測,在校内住宿的學生由宿舍管理人員每天進行體溫檢測。
3.學生如出現發熱、幹咳等症狀,立即戴上醫用外科口罩,就近去正規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并報告輔導員老師。
4.注意勤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擦拭消毒手部,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鼻、眼;盡量不參與聚集性活動。
(二)校園管理
1.加強校門管理,嚴禁外來無關人員進校。
2.校内住宿學生原則上不出校園。學生進出校園實行申請審批制,須提前向所在院系(附屬醫院)輔導員報告事由、目的地和出行方式,由院系(附屬醫院)審批同意後方可進出校園。
3.外出時随身攜帶口罩,視情況決定是否戴口罩。以下情形需戴口罩:
(1)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2)到超市、農貿市場等空氣不流通、人員密集的場所;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前往醫療機構;
如在戶外通風良好,人與人之間距離>1米可不戴口罩。
(三)宿舍管理
1.宿舍管理員對每一位進入宿舍樓的人員進行身份确認,經确認在本樓住宿的學生方可進入宿舍樓;非本樓住宿的人員原則上不得進入,宿舍樓暫停外來訪客進入。
2.學生進出宿舍需主動配合宿管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經體溫檢測正常後方可進入宿舍。
3.宿舍樓文化室暫停使用,錯時使用宿舍其它公共區域,做好宿舍日常通風,寝室之間互不串訪。
4.如發現室友有發熱 、咳嗽、乏力、咽痛、腹瀉等症狀,請第一時間報告所在院系(附屬醫院) 輔導員,并按學校規定進行處置。
(四)教室、實驗室管理
1.在教室和實驗室内注意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室内開窗通風,控制室内的人員數量。
2.相互之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
(五)學生會議及活動組織
1.創新學生年級大會、班會、學生組織會議等活動形式,鼓勵通過網絡平台開展。
2.倡導學生線上開展各類活動。原則上不組織跨區域的學習、科研、交流、實踐等活動。
3.線上組織的講座、論壇、培訓交流等各類活動,應注意按照講座論壇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履行報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