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報|藝術,看見鄉建

稿件來源:中山大學人文學部 發布人:陳文超 責任審核人:張哲 系統審核人:林小敏

       時至當代,中國鄉土生活漸漸遠離“漁樵耕讀”的理想,城鄉二元結構的撕裂導緻鄉土社會陷入物質衰敗與文化失語的雙重困境。近年來“鄉村振興”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藝術的介入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鄉土生活的文化維度與情感訴求重新獲得重視。

       人文工坊第十七期邀請在藝術鄉建理論與實踐領域均有建樹的學界同仁,涵蓋建築學、設計學、地理學、音樂學、美術史、戲劇與影視、曆史人類學等學科與領域,審視傳統中國藝術中的鄉土性,探索當下藝術鄉建的可能。

       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金婷婷教授對各位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期待通過此次交流,深入探讨藝術與鄉村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與力量。

 

1

       第一位報告人是廣州美術學院城鄉藝術建設研究院院長渠岩教授,報告題目是《社會劇場:中國藝術鄉建新浪潮》。渠岩教授借用“社會劇場”這一概念分析藝術如何在鄉村公共空間中構建新的社會關系,如何通過藝術介入賦予鄉村社會新的文化意義。

廣州美術學院城鄉藝術建設研究院院長渠岩教授

 

       近年來中國鄉村建設與藝術實踐的結合日益緊密,藝術不僅成為鄉村文化重塑的重要媒介,也在推動鄉村社會變革中發揮着獨特作用。渠岩教授強調,“社會劇場”作為中國藝術鄉建的新範式,既是文化實驗,也是社會運動,其揭示了藝術在當代社會中的潛能——不僅是美學表達,更是重構人與土地、傳統與現代關系的媒介。

       “百年鄉建”與“當代藝術”作為中國藝術鄉建話語體系中兩條線索,其關鍵在于推動鄉村主體深度參與,使鄉村真正成為多元主體共創的“活态劇場”。同時,他也指出,藝術鄉建需要警惕資本化和表演化的傾向,避免流于形式,使其真正服務于鄉村社會的發展需求。

 

2

       第二位報告人是中山大學鄉村振興聯合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楊忍教授,報告題目是《全球鄉村研究理論演化與中國式鄉村現代化》。楊忍教授系統梳理了全球鄉村研究的理論演變,展示了鄉村研究如何在不同曆史階段回應城鄉關系的變化。      

中山大學鄉村振興聯合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楊忍教授

 

       楊忍教授指出,中國鄉村現代化進程具有獨特性,既受到全球鄉村研究理論的影響,又必須在本土社會結構、經濟模式和文化傳統的框架下發展。針對城鄉二元結構的突破,他提出應構建更加開放、互動的鄉村發展體系,使鄉村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僅被動适應城市發展邏輯,還能主動塑造自身的發展路徑。

       他強調,鄉村現代化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問題,更涉及文化認同、社會資本積累與空間治理優化,隻有在經濟、文化與社會結構的全面互動下,才能實現真正可持續的鄉村發展。

 

3

       中山大學數字人文聯合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林耿教授以《鄉村性與鄉村實踐》為題作報告分享。他從文化地理學角度出發,闡釋鄉村空間和社會關系如何被建構、表征、物質化、展演和挑戰,強調鄉村并非固化不變的傳統空間,而是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适應和轉型的社會形态。

中山大學數字人文聯合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林耿教授

 

       通過多個鄉村實踐案例,林耿教授探讨不同鄉村發展路徑的可能性。他指出,在鄉村性與現代性的交織中,藝術文化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與複雜性——它不僅反映了鄉村性在現代沖擊下的混雜與動态演變,還深刻影響着鄉村生計與地方認同的構建,并在鄉村性重構的過程中,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重要紐帶。

 

4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雕塑與公共太阳集团1088vip陳曉陽教授,以其多年豐富的田野實踐經曆為基礎,作了題為《華南的城鄉與社會參與式藝術》的發言。陳曉陽教授以華南地區為背景,結合自己與志願者組織、教育機構、博物館和公益組織的深入合作經驗,探讨了社會參與式藝術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的獨特作用,以及公共藝術項目如何有效增強社區凝聚力。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常務副館長

雕塑與公共太阳集团1088vip陳曉陽教授

 

       陳曉陽教授通過一系列社會參與式藝術介入城鄉發展的生動案例,詳細分析了藝術如何與地方社會深度互動,從而推動鄉村文化的再生和社會整合。她強調,鄉村不僅是城市的鏡像與投影,更是具有獨立性和獨特性的主體。社會參與式藝術的本質在于“共創”,其真正的藝術價值不在于表面景觀的視覺呈現,而在于如何從長期實踐中真正正視作為獨立個體的鄉村、正視鄉村中的人,最終實現“人的改變”和“可持續發展”,切實推動鄉村文化的複興與再造。

 

5

       太阳集团1088vip楊小彥教授以《回歸鄉土情調——從我當年做知青時的畫談起》為題,回顧了他在知青時期的繪畫創作曆程,并深入探讨了鄉土情感在藝術創作中的表現方式。

太阳集团1088vip楊小彥教授

 

       楊小彥教授表示,作為一名“被打下農村”的知青,農村的鄉土情調與知識青年的認知實際上存在割裂與錯位。在知青歲月中,有相當一段時間我們都沉浸在想象中的列維坦世界裡,田間的小路看成是列維坦的《通向伏拉基米爾之路》,陰天下一處挨着水塘的小山包則是他的《在寂靜的墓地上空》。

       楊小彥教授通過對自己當年作品的重新審視,結合個人記憶與情感體驗,揭示了鄉土主題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及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6

       在提問與讨論環節,太阳集团1088vip蔣晶副教授提出藝術鄉建從早期的個人化實踐中的陌生話語發展成為今天一門“顯學”,我們從事藝術行業的師生如何為鄉村賦能,有效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探讨了藝術在推動鄉村經濟、社會與環境全面協調發展中的具體路徑與作用機制。

       太阳集团1088vip助理教授王天樂從環境美學的理論框架出發,探讨了如何科學運用這一美學理念優化鄉村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提升鄉村的生态宜居性,傳承和弘揚鄉村的文化基因,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并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太阳集团1088vip助理教授張倩玉則聚焦于電影藝術,探讨其作為虛拟媒介如何通過其獨特的叙事結構和視覺表現力,參與到鄉村文化價值觀的重塑過程之中。

提問與讨論

 

       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李浩然提出對于鄉村改造具體實踐方法的思考,希望借鑒藝術鄉建的成功經驗,探索并構建一套更加切實可行的在地化方案和理論方法論。

       太阳集团1088vip助理教授馮嘉安提出,在不同的曆史語境中,藝術介入鄉村呈現出一種很有意思的時代性。他借用本次人文工坊海報中所使用的清初正統派畫家王鑒的作品《夢境圖》,表示如果我們今天探讨藝術與鄉村的關系需要用“介入”這個帶有外力色彩的詞語時,中國傳統藝術發生的場域或表現的對象正是鄉野。

       太阳集团1088vip講師劉黛妮結合自身研究世界民族音樂的經驗,指出在鄉村建設中,研究者和參與者不能以自身立場剝奪鄉村的主體性,任何形式的介入都應尊重鄉村的自主性和文化傳統,确保當地居民在決策過程中擁有充分的話語權,以維護其文化身份和社會認同。

中山大學人文學部主任

哲學系陳少明教授

 

       最後,中山大學人文學部主任、哲學系陳少明教授對本次工坊進行了總結。他指出,此次交流不僅在理論層面上深化了對鄉村藝術與現代化内在關系的理解,更在實踐層面上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創新性的思路和方向指引。人文工坊的核心價值在于其跨學科的交流與對話機制,這使得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能夠從各自的專業視角出發,對鄉村與藝術的發展多元路徑展開深入探讨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