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迅,男,博士,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訪問學者。主要講授《紀錄片制作》、《新媒體與紀實影像》、《視覺結構與設計》、《影視制作》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視覺傳播、民族志方法、新媒體紀錄片制作、媒介人類學、中國西南民族文化等。在核心刊物發表相關領域研究論文多篇,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教育部、文化部、亞洲藝術基金等多項研究項目。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紀錄片專委會理事、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理事等。
科研項目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 《多重邊緣中的國家認同傳播》,(11YJC850025,主持人),2011-2014.
- 中央其他部門,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邊緣場域中的認同層級與傳播網絡》(2012M511852,主持人 ),2012年-2013年
- 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媒介轉型中的影像生産》,(主持人)2014-2016
- 文化部委托項目《節日影像志》,(YXZ2017017,主持人),2017-2018
- 亞洲國際藝術基金項目《組裝故鄉》,(主持人),2009-2011
- 中山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全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教學進路》,2012-2013.
- 中山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 《新媒體與紀實影像的教研互動研究》,2017-2018
- 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國宗教藝術遺産調查及數字化保存整理研究》,
學術作品
- 《空間建構與認同表征——古永傈僳儀式體系的視覺人類學考察》,民族藝術,2017年第4期
- 《影像、儀式與傳播網絡:視覺人類學的進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
- 《呈現“他者”的脈絡——民族志影像的意義建構與傳播潛力》,民族藝術研究,2017年第1期
-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與可能性——中美民俗影像記錄田野工作坊三人談》,民族藝術,2016年第4期,獲人大複印資料《造型藝術》全文轉載,2017年第1期
- 《藏地紀錄片的影像傳播與文化闡釋》,西藏大學學報, 2013年第3期
- 《儀式展演與認同傳播網絡》,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 《故鄉何在:“他者”的影像與意義的回歸》,文藝研究,2012年10期, 獲人大複印資料《文藝學》全文轉載,2013年第1期。獲2013年廣東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年度檢查報告重要階段性成果推薦,2015年廣東省哲社優秀成果二等獎。
- 《民間遊戲的視覺儀式——對“中國民間體育攝影展”的媒介人類學解讀》,民族藝術,2015年第1期
- 《理解村落社會:視覺人類學的實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03期,獲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全文轉載,2011年第10期。
- 《儀式與傳播的互融》,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 Whose Tradi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Visual Culture,New York:Cambria Press,2010.03
- 《姓名、親屬稱謂與社群關系》,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學報,2010年第1期
- 《儀式結構與國家認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 《故鄉何在:“他者”的影像與意義的回歸》, 2013年廣東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年度檢查報告重要階段性成果推薦,2015年廣東省哲社優秀成果二等獎
- 紀錄片The Last Lineage Opera of Zhouguan Village,入選皇家人類學電影節(RAI),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