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委員、副院長,中山大學逸仙學者(新銳學者),廣東省本科高校美育名師。

本科碩士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獲學士(2004)碩士(2013)學位。博士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師從宋俊華教授獲得中國語言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産學)博士學位(2019)。現研究方向:粵劇音樂、戲曲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産。

 

  

主持項目

• 國家社科基金:粵港澳非遺文化基因解碼與鑄牢粵語社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2022)

• 國家民委基金:粵劇海外傳播與海外粵籍華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2021)

• 教育部規劃後期資助:清代以降粵劇聲腔結構研究(2021)

• 廣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粵劇曲體結構及其聲腔形态研究(2020)

• 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指示精神引領下廣東高校粵劇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2022)

• 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粵劇紅色文化傳承與鑄牢粵港澳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2021)

• 廣東省高等教育改革:粵劇傳統文化融入嶺南高校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實踐路徑研究(2020)

• 廣東省課程思政專項:粵劇經典唱段賞析與實踐(2020)

• 廣東省委宣傳部委托:粵港澳大灣區粵劇保護發展研究(2019)

• 廣州市社會科學規劃:粵劇唱腔音樂形态研究(2019)

•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制度改進設計研究(2017)

• 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研究(2017)等。

 

論著/教材

• 粵劇曲體研究(25萬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4),1/1

• 粵劇唱腔音樂形态研究(66萬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0),1/1

• 粵劇經典唱段賞析教程(22萬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論文

•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改進設計的學理叙事——基于個人、群體與社區的觀察∥《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1/2,CSSCI

• 制序與博弈:晚清時期粵港澳三地的粵劇文化∥《澳門理工學報》2025年第1期,1/1,CSSCI

• 論中國獅舞在馬來半島的傳播與在地化 ∥《文化遺産》2024年第6期,1/2,CSSCI

• 論粵語九聲調值與粵劇創腔邏輯的“字—腔”關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2024年第4期,1/2,CSSCI擴展版

• 粵港澳非遺的文化基因與非遺名錄制度改進 ∥《文化遺産》2022年第4期,1/2,CSSCI

• “依字行腔”創腔邏輯辯疑 ∥《戲曲藝術》2022年第3期,1/2,CSSCI

• 紅線女:一代名伶,粵韻流芳 ∥《同舟共進》2020第11期,1/1,《新華文摘》2021年第5期全文轉載

• 論粵劇梆子腔的闆式衍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學刊》2021年第5期,1/2,CSSCI擴展版

• 廣東戲曲音樂地理圖譜與“地-人-音”關系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20年第4期,1/1,CSSCI

• 論粵劇梆子腔的腔式衍生 ∥《戲曲藝術》2020年第3期,1/1,CSSCI

• 論粵劇唱腔中的三支異宗另一體曲牌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1/1,CSSCI擴展版

• 論粵劇唱腔曲牌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遺産》2019年第6期,1/2,CSSCI

• 戲曲聲腔“闆式”論疑 ∥《戲曲研究》2019年第4期,1/1,CSSCI

• 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名錄制度建設 ∥《廣西社會科學》2018年第7期,1/2,CSSCI擴展版

• 論粵劇二黃的調式衍生 ∥《戲曲藝術》2018年第4期,1/1,CSSCI

• 論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态、傳承與傳播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1/2,CSSCI擴展版

• 論民間音樂田野調查的兩個難題 ∥《文化遺産》2017年第5期,1/1,CSSCI

• 非遺保護視域中的梅山傩戲五态研究 ∥《廣西民族研究》2017年第5期,1/2,CSSCI

• 運用音樂的手段對有犯罪傾向的青少年實施有效的心理幹預 ∥《黃鐘》2011年第1期,1/2,CSSCI

 

報刊/媒體文章

• 紅線女與粵劇《山鄉風雲》∥ 光明日報,“學習強國”全文轉載,2020年12月4日

• 從粵劇曲體結構看嶺南文化特色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3月31日

•“非遺+文旅”模式打造非遺小鎮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8月26日

• 中山大學孔慶夫:合力推動粵劇保護與傳承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8月14日

•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換個角度去看戲 ∥ 羊城晚報,2017年5月14日

• 此曲本應天上有,昨晚下凡現羊城 ∥ 中國粵劇網,2017年5月16日

• 修煉千年不為來世,唯願今生與你相戀 ∥ 中國粵劇網,2017年5月18日

• 國際學者齊聚中山大學研讨非遺倫理問題 ∥ 南方日報,2017年12月14日

 

獲獎

• 文化和旅遊部“社科研究優秀成果”(2021-2023):行業智庫成果,2024,3/4

• 第十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24,1/1

• 第九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21,1/1

• 廣東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優秀示範案例:一等獎,2021,1/1

• 廣東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示範項目:示範課堂,2020,1/1

•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文庫:《粵劇曲體研究》,2020,1/1

• 第八屆“王國維戲曲論文獎”:《戲曲聲腔闆式論疑》,2019,1/1

• 廣東省優秀學生(博士研究生),2019,1/1

• 教育部“優秀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7,1/1

 

◆開設課程

通識課程:粵劇經典唱段賞析與實踐

本科課程:中國音樂史

碩士課程:學術文獻整理與論文寫作規範、非物質文化遺産理論與方法